今天(10/5)晚上的心情非常非常的低落,那是從走出戲院之後開始的。
偌大的戲院,星期五下午,零零落落只坐了五六個人。
以「愛」作為題材的電影多如牛毛,我沒有子彈部部都看,但「候鳥來的季節」不知道是發射出什麼奇怪的頻率,竟然被我的天線給接收到了,催促著下午終於完成考卷的我,往戲院出發。
有時候常常想,到底花錢進戲院是想要得到什麼?是放鬆、悠閒,抑或是需要能有一個可以對號入座的故事。
電影劇情是鏡子,有時照見了自己部分的生命歷程,過去的,現在的,甚至是曾經想像過的未來的畫面,那些沒有處理好,沒有能力處理,還有可能即將面對的人生課題。
看著劇中主角演出的某些故事、某些台詞其實是自己的寫照時,一不小心就入戲太深,偶爾來個淚眼撲溯。後來發現,這可能是一種自虐的傾向。
或者套句很芭樂的話:那是壓抑的情緒的出口。眼淚的宣洩,是為了要把憂愁減輕。
沒有大製作、大場面(要說最浩大壯觀的約莫是幾段候鳥群起飛舞時的天空吧!)短短的一百多分鐘裡,交疊了親情(母子、手足、夫妻)、友情、生態、不孕、外遇、外籍配偶、失業、城鄉差距、地層下陷等議題,看似錯綜複雜,但其實很有層次、彼此呼應、有條不紊。
我喜歡這部電影裡表現「愛」的技法,因為那是我熟悉的方式,不善於表達或根本不會直接表達。
有時候,沈默沒有對話,力氣反而更大。
「你願意為你愛的人,付出多大的犧牲?」家雄做到的,是我一輩子都達不到的境界。
我討厭喝酒的人,但電影裡的片段似乎讓我懂了,那苦澀的液體其實只是無助地想要中和更苦澀的人生的濃度。
我喜歡電影中後段的每一場兄弟對手戲,不管是現實還是夢境。只是有些片段眼睛其實已迷濛到沒有辦法仔細盯住每個細節。
電影會結束、會下檔,會被忘記,但鄉下的家雄,城市的家民,卻仍會在不斷沈淪的台灣裡很多的角落上演。
藍色電影夢: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12/10/post-2537.html
昨晚入睡前一直想起的一首歌是文夏的「黃昏的故鄉」,那或許是候鳥才更懂的糾結。
------------------------------
後記:電影中飾演家雄的莊凱勛真的演得超棒的,想知道他還有過哪些作品,所以回家問了估夠大神才知道,原來他也演了與敝校有關的電影中的教練。第一次想要去關心這部與學校有關的電影,是因為想說是不是可以有機會在校園中遇見他,結果,那電影已經殺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