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回高雄和同事聚餐的機會,順便去看高美館的約翰湯姆生攝影展和駁二的我我偶像。
沒有一次回高雄像這次這麼折磨,大概兩三週前就已經訂好了早鳥票,恰恰好天秤颱風來擾,一直煩惱會不會有變卦,畢竟展覽不等人。出發前一晚,高鐵傳簡訊說會調整班次,呵,我們可以如期出發;只是高雄停班停課,讓原本星期五下午的高美館行程無法成行。
於是星期五這一天,如期聚餐之後,雨沒停過,風勢越晚越強,除了高美館沒去成,連瑞豐夜市和愛河也沒得逛。
還好,星期六回程的票訂的晚,讓我們有空在一天之內完成高美館、我我偶像和瑞豐夜市,儘管最後是有點依依不捨,希望再多待一天,因為駁二好多展覽可以看、我我偶像隔天有湯姆與哈克的演出,還想搭船去紅毛港,高美館在隔天也有跟湯姆生有關的城市講堂……只是若不回來,火燒屁股的文章也不會有人偷寫。
小插曲:阿貝在大遠百等我的過程中秒殺了幾張CD,其中包括湯姆與哈克的第二張,到家拆封聽了之後便開玩笑地說,還好昨天沒有留下來,出那什麼歌啊?
呵呵,當然不是因為不好聽,而是跟第一張的曲風有很大的差異,我們都比較喜歡第一張local又詼諧的風格!
一年總要來回高雄幾次,卻沒有一次像這次般如此不捨,那種心情像是在召喚我該回來了~
去美術館的路上還是大雨。本來只是要看約翰湯姆生,卻花了更多的時間在「出社會」這個攝影展上,這些以作者區分陳設的攝影作品都與1990年代後曾發生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社會議題有關,透過攝影師的鏡頭對於這些議題提出批判,諸如紅毛港遷村、外籍新娘、樂生療養院、寶藏巖……等等,還有倒立先生和仆街少女的故事。欣賞作品的同時,同時還可以對這些議題也一些認識,對這些批判有一些省思,是很棒的展出。
在駁二的展出是AKIBO X 蕭青陽的IIIDOL 我我偶像-新型唱片美學展演。
透過馬世芳的訪問知道這個展演消息。
以往買卡帶、CD都不曾去注意到底這張照片是誰設計,出自哪位大師之手?一直到阿貝買了李欣芸的故事島,才認識了蕭青陽。角頭許多專輯的封面設計也都來自蕭青陽。他的作品在葛萊美獎獲得過肯定。
AKIBO是在馬世芳訪問時才知道這號大名鼎鼎的人物,原來滾石許多歌手的專輯或者是演唱會設計都是來自他,包括陳昇和伍佰。
這幾年買的專輯,大概三張中就有一張是出去這兩位的其中一位之手,或者應該這麼說,與他們合作的唱片公司或歌手,正巧都是我們喜歡的音樂,這應該就是為什麼一直想要去看這場展覽的原因,儘管駁二是全球首站,應該也會在臺北展出,但就是想要去參與「首站」。
全部展覽分成八個主題,如果沒有兩位設計師的導覽介紹,現場的工作人員也可以幫忙解說。
一入場買票處便是「百大唱片牆」,呈現兩位設計師30年裡的傑出作品。
「符號隧道」則是兩位設計師替歌手、樂團、演唱會等創造的經典符號和標準字。一走進隧道,整個人就被屬於陳昇和伍佰的符號給吸引了。果真,在這個隧道裡,會直接略過其他,找尋自己熟悉的記憶。
「我我經典」是兩位設計的千張照片中,各自選了精選的15幅封面作品,以200*200公分的看板加以呈現。這30幅大型看板,我們大概有裡頭的將近20張,再次顯示有眼不識泰山,因為從馬世芳的訪問開始,只要知道AKIBO或蕭青陽設計過哪些專輯,都會忍不住講出「喔,原來這是他~」。
過去只是傻傻地聽歌,都沒有去注意唱片封面的這一塊,所有設計的創意和想法都是源自於音樂,不可能從唱片中抽離,但這些設計在專輯的文案中幾乎沒有著墨,於是就變成我們這些門外漢容易忽略的一環。
陳建年的大地。封面右下角走在蘭嶼環島公路上的人是建年。路上還有一台箱型車,司機則是蕭青陽。那時候張43好像要求蕭青陽在封面中要呈現建年的全身照,結果蕭也不負請求,真的把建年的全身照放上去。
但真實情況是這樣:請自行在下圖中尋找建年的全身照
李欣芸的故事島。記得阿貝當初買這張CD的時候被我罵了一頓,因為實在太貴了~
「火火火車」的空間則是透過小火車帶大家穿梭在作品中。如果把自己喜歡的音樂按照時間串起來,就是一趟人生的旅行。
新寶島康樂隊是Akibo的作品。源自檳榔攤的招牌。
巴奈的「停在那片藍」也是蕭青陽的作品,封面中充滿許多設計的概念,「據說」裡頭的歌詞頁故意設計得很不好翻。因為在買專輯之前就這麼聽說,所以專輯買來後,我從來也沒翻過歌詞來看。
「重返現場」是兩位大師從未曝光的唱片設計手稿與原創實體證據。牆上的手稿同樣只讓我聚焦在與陳昇有關的設計上。原創實體證據的部分,有一些在廣播中聽過,有一些則在華山看過。我喜歡的是929的撞球時鐘,跳蚤市場買的時鐘只花了蕭青陽10元;還有陳綺貞的第一張專輯,源自於
看牆上那五個人的畫像應該不難看出來是伍佰和China blue
「偶像舞台」在每個週休都有活動,週六是講座,週日是音樂人的演會。我就沒住高雄了,如果還在高雄,我應該會每一場都來報到~希望這個展出到臺北的時候,也可以有這麼精彩的節目單囉!我們來的這一天是「AKIBO X 林炳存」。
底下這張照片來源是 I I Idol 的FB粉絲團~
「Akibo’s room Shout’s room」則是把兩個設計師創作靈感的的異想世界帶到展演現場。原來蕭青陽也設計過陳雷的唱片封面。
Shout's room
Akibo's room
最後的「I I Store」則是文創商品的販售,買了Akibo的書和一個鯊魚(伍佰)和丁香魚(陳昇綠島演唱會)的杯墊。
展演概念:以音樂為核心,設計美學為衣,舉辦唱片設計美學聯展,展覽內容包括台灣近代重要唱片設計師自選歷年最經典、重要之唱片設計作品,以繪畫、雕塑、裝置藝術等不同型式重製經典唱片設計作品;賦予經典唱片封面新的風貌與生命。邀請音樂人融於展場裝置及特殊美學設計舞台做不插電演出,設計影像與音樂人交錯對話,美學講座,形成有聲、有生命 (LIVE) 的多元音樂性唱片美學展演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