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幾年前曾經和阿貝及他的朋友一起到過桃米村中的草湳濕地,

記得除了我們三個人之外,那時的桃米幾乎沒有觀光客,簡單的說:印象中的桃米坑就是荒涼。

再遇見桃米,是在去年應地,課本中以桃米生態村為例介紹鄉村的社區營造,

透過課本粗淺的介紹,才知道現在的桃米因為社區營造,已經和過去有許多的不同,

(後來再翻了一下課本,發現地圖裡有幾處錯誤,不知道有沒有被提0800,哈哈)

除了課本上介紹的特色,2008年還多了一座飄洋過海、來自日本神戶的紙教堂,

那時在課堂上介紹紙教堂的時候,根本只是「看圖說故事」,自以為紙教堂浪漫,

沒想到在某班介紹完後,立刻被去過紙教堂的學生打槍,說那裡好無聊......

這次終於讓我有機會去體驗一下紙教堂到底有多無聊了吧~~

從八卦茶園離開,吃了午餐、又去了南投酒廠、中興新村,到桃米生態村才五點,

不得不給國道6號拍拍手拍拍腳,因為有他,到埔里的速度變快了,觀光客變多了,

因為指標相當清楚,走台21線,過了暨南大學沒多久之後,便可以看到右轉桃米生態村的指標,

人車是多,儘管已經將近晚餐時間,

原本是想要先逛紙教堂,吃完晚餐,再進紅瓦厝民宿,

便在免費停車場上停了車,沿著河堤走到紙教堂,

其實走大馬路比較快啦,只是那時沒地圖,笨笨的就按著指標走。

到了入口購票處,發現週六會開放到晚上九點,

才想先離開當時人山人海的紙教堂,進民宿後,再出來拍夜景。

這是明智的選擇,不然如果要摸黑找紅瓦厝,恐怕又要上演車上爭吵溝通戲碼......

從民宿再回到紙教堂,大約五點半,買好票正巧遇上五點半的解說,

說的大概就是921地震之後,桃米如何從災後中重生、生態村的發展,以及紙教堂的故事。

紙教堂,應該說全名是新故鄉見學園區,紙教堂只是3.5公頃的園區中的其中一幢建物,

大部分的觀光客自然是衝著紙教堂來的,

不然我想大部分人應該都同我一樣,

到了這裡才知道原來這裡有個新故鄉見學園區這樣的名字。

進入紙教堂的門票是幾罷摳,可以用在園區抵消費,用各式各樣的餐或買各式各項的紀念品...

重點還是要去感受一下這裡的夜晚...雖然有點吵...

五六點時,天色並未全暗,紙教堂的燈光早已全亮,鵝黃色的燈光有一種溫暖幸福的感覺,

等到時間更晚一些,夜色猶如黑幕襯著明亮的紙教堂,

不管是欣賞建物本身,抑或是水中的倒影,明明就是很有FU啊,

為什麼學生會覺得無聊......為什麼?為什麼?

大棚架活動區







遠渡重洋、飄洋過海的紙教堂

來自日本神戶的鷹取教會,整座教堂由58根直徑33公分、紙壁厚1.5公分的紙柱撐起

連遊客可以坐的椅子都是紙做成的,沒記錯的話,好像可以負重1500公斤

Paper Dome在鷹取教會化為焦土後,取代了原教會,甚至變成了野田北部重要的救援基地,

並在社區重建過程中,扮演重要的溝通角色。

移築臺灣後,教堂的意義得以在異地,也有類似命運的桃米村延續,

繼續扮演社區重建、產業發展、生態維繫等的交流平台,當然也為桃米村帶來的許多商機

愛與互助燈,兩個人搭手,象徵互助合作的裝置藝術

搖晃的記憶

小船下是彈簧,站上去後會左右搖晃,大概是希望大家透過搖晃,不要忘記地震的可怕

真的有人黑嘛嘛了,還來拍婚紗喔...這樣拍婚紗,會不會看起來比較瘦啊?



 

隔天早上,沒再買票進一次園區,而是沿著園區外圍的步道和小山坡走了一圈,

天氣不錯,白色的建物純潔神聖(硬擠出來的感覺),和昨晚的溫暖感受截然不同,

恩,那位學生大概是白天來的吧......

Loving小舖、生態共和餐房:是賣紀念品和用餐的所在

大棚架活動區,也有紀念品店和輕食區



 

草湳濕地

和幾年前沒有什麼不同,但據官先生這裡在五月的夜晚有數萬隻的螢火蟲喔...

雖然小時候在鄉下,因為都抓螢火蟲當燈光來讀書,以致於看螢火蟲看到不想看,

但還是會希望有機會在五月的時候來參與一下數萬隻螢火蟲齊發的盛會...

桃米生態村網站:http://www.taomi.org.tw/ 



推一下桃源國小對面的綠屋小讚,真的是有夠便宜的啦......

水餃一粒3.5,麵一碗30,2-3人份的量的肉絲炒飯40元,同樣份量的炒麵50元,

沒錯,還有貢丸湯10元,吃到賺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夏天的芒果冰 的頭像
    夏天的芒果冰

    夏天的芒果冰

    夏天的芒果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