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台中高鐵站到彰化市區很近,我們把只有半天時間的閒晃重點放在彰化市區。看了些景點之外,也吃了一些有名的小吃,最後回到高鐵站前,還去了彩虹眷村。

節孝祠(公園路一段51號),一看到節孝祠的外牆,我立刻想起大三那年的寒考營在彰化,預查路線時,曾在節孝祠前下錯車,又上車,然後就聽到走在我後面,號稱臉是用圓規畫出來的學妹自言自語地說:這樣爬來爬去會不會變瘦啊?唉,算了,又不是用臉爬!

節孝祠是三級古蹟,兩進兩護龍的建築,光緒14年完成,日治時期遷至此處

這天下午,節孝祠大門深鎖,我們只繞道一旁的庭園,走到後面上廁所

三川殿

天朝旌表碑,為紀念汪家姑婦,本來是在東門,日治時期拓寬道路拆掉東門,將石碑移到這裡

節孝祠旁的武德殿(公園路一段45號),跟節孝祠一樣,也是縣定古蹟

武德殿中的演武場,是武德殿的主要建築,專供柔道、劍道使用,因而又稱為「武道場」

日式黑瓦上的「武」


彰化藝術館(中山路2段542號)

日治時期為供民眾活動的彰化市公會堂,光復後變成中山堂,後來又被許多公家單位利用,現在則整修為「彰化藝術館」

彰化藝術館斜後方的紅毛井,以及保護水井的土地公廟。紅毛井據說是中部碩果僅存的荷蘭古井,但目前井口已經被封起來,若要飲用泉水,要利用接通古井的管線,在藝術館和停車場之間有一處可以接水的地方

紅毛井的對聯: 土潤泉豐湧、地靈水淨甘

臺中彩虹眷村

來的時間很晚,沒有遊覽的人潮,可以盡情觀看,但那氣氛實在有點詭異,哈哈!





早餐沒吃,也來不及吃午餐,下午三點,在彰化,覺得自己餓到可以吃下好幾個肉圓,但第一攤小吃卻是「杉行碗粿」,我們點了兩個碗粿,以及一碗有油豆腐、筍片、魚丸,以及帶有超重油蒿味的繃皮的綜合湯(30*2+15)。現在回想起來碗粿,只記得碗底那陀肉餅好吃,相較於整碗白白的碗粿,我還是喜歡台南那種帶著淡淡醬油色的碗粿,搭配著四分之一的水煮蛋,還有久久無法散去的肉燥香。

之後是一連串(其實也只有三攤)的肉圓行程:南郭路上的彰化涼圓,一份兩小粒30元,涼圓泡在冰涼的湯中,喝起來不難喝,但肉圓的皮實在太軟了,不是我喜歡的QQ的那種,或許要學學瀨上岡,不好吃的,就說味道很特別。

陳稜路上的阿璋肉圓和斜對面的彰化肉圓,聽說本來比較有名的是彰化肉圓,但現在名氣比較大的卻是阿璋。我們先試了阿璋肉圓(30/粒),外皮有比涼圓Q一點點啦,內餡則是還好,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他的辣椒醬,很香~

吃完阿璋,走了幾步路先去貓鼠麵休息一下,本來只叫一碗麵,要兩個人一起吃,老闆大概聽錯,送來的時候變成了兩碗,這家貓鼠麵也頗有名氣,介紹都說類似切仔麵,於是,我對他的想像就是那種圓圓的油麵,但其實貓鼠麵的麵是寬扁形的,跟一般油麵的口感也有差別,或許在地人很喜歡,但我只咬了一口麵,就不想再繼續吃下去。最後,只把湯喝完,麵都沒吃留在碗裡。

吃完貓鼠麵,又折回彰化肉圓,外帶一個,實在吃不下,要走一走等肚子裡的醜食消化了再說。走了一個多小時後,再品嚐彰化肉圓,恩,就這樣~~味道很特別~~

星期天早上的早餐,按照慣例,又是佳里的包仔福肉圓,對嘛!這才是肉圓!

星期一中午,和來自彰化的同事一起吃午餐,聊起去彰化吃小吃的事,一開始還很客氣的說,覺得味道還好而已。同事也回答,她來自台南的室友,也常說食物就是台南的好吃又便宜。

於是,關於所謂的美食小吃,真的是相當主觀的認定,而這些在地的小吃,賣的不只是食物,應當還有在地人自信的認同和離鄉人對故鄉思念的味道。別人口中的美食,會變成另一群人認為的ㄆㄨㄣ,就如同有人認為派大星很可愛,但卻有人覺得他很低能一樣吧(有一樣嗎?)總之,我愛包仔福肉圓和南海埔的10元碗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夏天的芒果冰 的頭像
    夏天的芒果冰

    夏天的芒果冰

    夏天的芒果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