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這幾天的星期六晚上正巧遇到台北電影節的頒獎典禮,
雖然整個電影節活動期間我只去看了一部電影,
但那天看頒獎典禮的時候才發現,入圍的十部長片電影中,我看了五部ㄟ
十部長片分別是:靈魂的擁抱、眼淚、台北星期天、臉、艋舺、
第四張畫、父後七日、聽說、一頁台北和第36個故事。
我看過的是前五部,除了靈魂的旅程之外,
其他四部都在這次的電影獎中獲得不同的肯定。
--------------------------------------------------------
靈魂的旅程 導演/陳文彬
和其他的長片比較起來,靈魂的旅程真的很不商業, 當然就沒有灑狗血或太過激情的內容,
關於這部電影,底下的這篇部落格寫得超好的:
http://blog.roodo.com/deeppeace0106/archives/12817877.html
我只能初淺的想到,真是一部可以用來認識原住民(泰雅族)、他們看待自然的態度,
以及講述土地贍養力的好電影,還有電影配樂好好聽,尤其是片尾曲。
------------------------------------------------------
眼淚 導演/鄭文堂
眼淚官網:http://tears2009.pixnet.net/blog
記得當時是趕在下檔的最後兩天到西門町去看的,觀眾還頗多的,
透過便衣刑警發生的事表述國家、社會過去和現在的一些可被知道或不可被知道的黑暗面,
據說從地方包圍到中央,許多官員都去看了這部電影咧,包括媽宗痛~~
(當然也學到了一招逼供刑求的方法,不知道何時可以用得到,哈哈)
------------------------------------------------------
台北星期天 導演/何蔚庭
講述移工在台灣發生的各種故事,又想要透過移工的眼睛表述臺灣社會的亂象,
如選舉太多、媒體嗜血等~
不過我看完之後並沒有太多的感想,
或許這個片子可以稍稍慰藉在臺灣工作的移工們,
但進戲院的票價也不是所有的移工可以負擔的啦,
沒什麼想法,因為覺得藍佩嘉的書還是比較充實~
----------------------------------------------------------
臉 導演/蔡明亮
若非有人送票,我是不會進場去看這個電影的,儘管她是羅浮宮的收藏影片,
實在是因為沒有辦法理解蔡明亮所想要傳達的意境,
記得那一場,我睡著了,有些觀眾提前離席,
我沒有提前離席的原因是怕錯過什麼~結果當然是沒錯過什麼~
----------------------------------------------------------
艋舺 導演/鈕承澤
我個人對鈕承澤有偏見,是因為陪小朋友看才買票進場的,
若要說出一個看電影印象最深的感想,那應該就是片子好長,我好想尿尿,
電影一結束,開始跑字幕,我們兩個就往出口、廁所衝了~
就這樣,我對這種打殺沒興趣,也不覺得黑道、打殺和紅燈戶可以代表全部萬華的一切,
更不屑有人為了偷懶,竟然安排小混混和娼妓都是秀山國小的畢業生
幸好,在台北電影獎中,他只得了美術獎~
------------------------------------------------------------
好了,後面沒看的五部,我想看父後七日和第四張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