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時候向外人介紹自己的家鄉,遇到沒聽過西港的,

總是得用「在麻豆隔壁」、「815水泥漆」或「港明中學」來附帶解釋,

大部分的人對西港,仍只是想像:想像一塊在文旦隔壁的土地,一塊有名校的土地。

這塊土地,每三年有一次盛大的神明慶典,這慶典其實從清朝至今,只有戰爭期間中斷過,

對西港人來說,計算時間的單位除了分秒時日月年之外,還有「三年」,

每隔三年,村裡的各個聚落,為了刈香活動,熱絡起來,

過了那幾天,全鄉又會恢復平靜,等到下一個三年後的到來。

當然大家不會說三年前怎樣或三年後怎樣,

慣用的計算時間單位是「科」,一科就是三年,「頂一科」就是上一科,也就是三年前,

後一科香,當然指的就是三年後。

連老媽子都會說:和貝貝已經交往了三科香了,還不結婚!

現在,這個三年一科的西港刈香中於也取得了國家認證喔!

透過各式各樣的宣傳管道,電視、網路、部落格,西港越來越被大家看見,

當以後有人問起西港在哪裡的時候,

我想我會回答:就是那個有西港刈香活動,還取得國家認證的地方!

-------------------------------------------------------------------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5-03 13:49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縣3日電)台南縣傳統民俗活動「西港刈香」,自清朝乾隆時期延續至今225年未中斷,素有「台灣第一香」美稱,今年獲行政院文建會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地位更上層樓。

俗稱「西港仔香」的西港刈香,起源於西元1784年的八份姑媽宮甲辰科香科遶境,1823年第14科起改由慶安宮接辦,1847年因重建廟宇落成舉行首科王醮,開始有王船祭典,擴大遶境規模,範圍涵蓋台南縣佳里、西港、七股、安定等鄉鎮,及台南市安南區共96村、庄。

慶安宮建廟之初並未舉辦香科活動,但因地方在某年初夏瘟疫盛行,當時醫學尚未發達,一切醫療皆仰賴神明,地方父老惟恐疫病蔓延,邀集各部落代表,持齋入宮求乞,祈請諸神發揮威力掃除瘟疫;此舉應驗後,百姓準辦牲禮酒饌入宮叩拜,之後開始接辦刈香活動。

西港刈香每3年1科,逢牛、龍、羊、狗年的農曆4月後旬舉行,今年為第76科香,前後共225年未中斷,遶境陣頭規模龐大,因此獲得「台灣第一香」美稱。

西港刈香祭典正式醮期一共6天,第1天前往王船地請王,第2天凌晨做火醮、白天前往台南市鹿耳門的開基天后宮謁祖,第3天王爺開始出巡繞境3天,第6天中午燒王船、恭送保生大帝鹿耳門媽祖回駕,下午舉行普渡。

在遶境活動時,來自各庄頭、廟宇的花鼓陣、蜈蚣陣、水牛陣、白鶴陣等文武陣頭齊聚,蔚為民間遊藝大會串;遶境隊伍經過時,沿途民眾在門口擺香案焚香膜拜,信眾也會在這段時間湧入慶安宮乞求平安,並奉獻將與王船一起火化的各項供品。

行政院文建會今年以「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人民重要信仰儀式,顯示藝能特色」、「民俗藝能之發展與變遷,其構成上具有地方特色,且影響人民生活」等三項理由,將西港刈香指定為國家級重要民俗活動,未來會有更多人正視刈香活動的內涵,地方民俗文化也更得以繼續流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夏天的芒果冰 的頭像
    夏天的芒果冰

    夏天的芒果冰

    夏天的芒果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