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這篇文章作為在新加坡十天的結尾,
新加坡作為一個花園城市,且是多元文化的聚集地,
還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特色建築自是相當多,
不過一方面我去的地方不多,以及有時趕路也未能把特色建築一一拍攝,
像印度教的廟因為經過時正好下大雨也就沒拍,清真寺也是;
再者已經無法看到舊時的干榜,總覺得這些照片還是夾帶著許多的遺憾。
想像新加坡華人在干榜時的生活,而叢林般的政府組屋儘管方便,
但感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就像這水泥叢林一般冷漠。
不過這一部份沒有訪問,是無從得知的,或許他們會覺得比較快樂也說不定!
榜鵝附近的組屋,離LRT很近,組屋邊也有立體停車場,不會有停車困難的問題。
81後面的高級私人住宅,有錢的,不想住組屋就可以住這種私人住宅,蠻漂亮的。
宏茂橋附近的組屋,這就是組屋曬衣服的方式,就像萬國旗一樣,
所以常常可以在一樓看到掉下來的衣褲。
組屋一樓是挑空的,一方面是為了保持住戶的私密性,
二方面挑空的一樓可以做為住戶舉辦活動,如婚喪喜慶的場地。
許多組屋都有迴廊都到公車站或捷運站,尤其是在新市鎮中更明顯,
迴廊當然是給人走的,設計的原因是跟多雨的氣候有關。
新加坡河畔的街屋。
維多利亞劇院,雕像是萊佛士!
這兩顆特殊造型的榴槤是濱海藝術中心,說是新加坡的新地標,我怎麼看都覺得很想笑!
歷史博物館附近的一間長老教會!
新加坡歷史博物館
克拉碼頭附近的街屋,顏色很美!
音樂森林
麥士威路熟食中心附近的街屋!
天福宮
雨中的組屋,這一天原本要去動物園,結果一早就開始下雨,下得頗大,
我們沒出捷運站,選擇搭輕軌繞一圈,最後回到武吉士,因為逗留時間過久,
所以被罰了兩塊錢,然後跟站務人員喇了一下,反正只聽懂要被罰兩塊!
四馬路附近的街屋逃生梯,應該是大家說好要漆成各種不同顏色!
國家圖書館對面的教堂!
贊美廣場,這座教堂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
是法國的耶穌聖嬰修道院透過募捐興建的,不過現在看到的是整修過的啦。
後頭是新加坡最時尚的餐廳區之一,有許多高檔餐廳,而且是各國的特色餐廳。
善特主教座堂。是大主教的居所,也是最古老的天主教堂。
贊美廣場。
贊美廣場內的迴廊,廊柱上有一些很特殊的雕塑,每一根柱子的雕塑內容都不一樣。
可以注意觀察一下,像這一根就可以看到壁虎,別的都沒有喔!
教堂內的餐廳,看起來很華麗、高檔!日本人的形容詞:『立派』!
贊美廣場
亞美尼亞教堂。建於1835年,是新加坡最古老的教堂。
教堂後院是現今新加坡最古老的墓場,還有許多年代久遠的墓誌銘。
不過說實在的,因為沒什麼觀光客,所以就會覺得陰森森的,
不然後院還有許多裝飾布置,其實很典雅、神聖的!
這棟建築簡稱「MICA」,是新聞、通訊及藝術部大廈,
整個色彩、設計就是非常搶眼,讓人想不注意他都很難。
聖安德烈教堂。之前在魚尾獅公園就隱約可以看到這一間教堂。
根據不可靠的旅遊書上講說:
教堂純白色的外牆是印度人將貝殼、石灰、糖以及蛋白,調成糊狀,
再加入水和浸泡柔軟的椰子殼作為石膏原料,使外牆格外平滑有光澤,
又兼具堅固性,連釘子都釘不進去。
呵呵,姑且相信一下!
最高法院及政府大廈。
新達城的噴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