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110707
住了列城飯店一晚後,打包了一晚的行李,準備出發前往離列城一百多公里之外的Lamayuru,並在那裡過一夜。
一大清早儘管仍是風日靖好,天空早已蔚藍,但地面卻仍未回暖,出發時大家幾乎都還是外套包得緊緊的,而至於高山症問題,除了Yuhua外,大家看起來精神都還不錯。
今天搭的是1號車,墨鏡+圍巾讓1車司機看起來很有型,重點是他開車超穩的,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拉達克的交通不如喀什米爾壅塞,而埋沒了他們開快車、超車、按喇叭的潛力。
出了列城之後,收入眼簾的是比在列城所見更寬廣敞開、荒涼乾黃、寸草不生的山象,看似單調的山象,卻因為不同的營力、不同的礦物而呈現豐富的姿態:或山脈嶙峋、或圓潤有型、或黃沙遍佈、或礫石裸露......搭配不同程度的褶曲線條、蔚藍的天空(簡稱藍天蔚)和不同河段不同顏色的河水,讓我們即使坐在車子裡,但手指頭也不得閒,快門一直按個不停,已經接近索命連環按的程度~真的美到不行的,就直接請司機停車,下車拍照!
@沿途看到很多在山腰之際興築的民居,有的就像窯洞的形式,就地取材。但一旦山壁崩落,房子可能也就毀了
@河流一側的平坦階地上是軍營,這種是有完整房舍的,有的軍舍只是簡易的帳棚
@高原上的加油站,也是有廁所的~
@高原上的公路有的是筆直且還算寬敞、看不見盡頭的柏油路(很適合拍汽車廣告),有的則是碎石子路,更多是狀似賽車道的髮夾彎。山區道路的維護不易,尤其是在環境算是惡劣的拉達克。大家就體諒一下。
@有型的司機們,但5車司機不知跑哪去啦!
@磁場山。下車時以為是底下照片有車痕的那條車道,但其實是~~
@底下的這段公路。因為磁場的關係,車子不需駕駛,也可以抗拒地心引力,從低處往高處移動。聽完介紹感覺好像很神奇,不過看完表演之後,大家都沈默了~尤其是來自有「水往上流」奇景的臺東的美惠~或許那當下每個人的眼前都有烏鴉飛過!
@看來極易崩塌的危崖陡峻,也有公路的修築。(印度河)
@Zankar河
@Indus和Zankar兩河交會處。因上游流經的地質結構、礦物性質不同,而產生交會處涇渭分明的現象,聽說在秋天時,清濁分明的顏色區別會更加明顯。我喜歡Zankar河段從群山中蜿蜒出現、山高水長的感覺,由上游到眼前,河道在瞳孔中逐漸放大,流水帶來不同的沖積物質,與另外一條河流會合,然後成為下游河段的生命泉源。
@河邊的落石堆
@河岸邊的山間綠洲
@終於到了Alchi,距離列城約52公里,高度接近3000M。阿奇位於印度河流域畔,過去曾是重要的貿易和文化交流路線必經之處,因為喇嘛廟而名聲遠播。
這裡是個熱鬧的山間聚落,許多觀光客也會在此停留,於是餐廳、藝品店的數量很多。當然要吸引觀光客暫停,總是要有些觀光資源,我們在這裡參觀了四座喇嘛廟,也算是在拉達克眾多喇嘛廟之旅的起點。因形勢特殊,故這裡的喇嘛廟並未受到異教的摧毀破壞。廟中的佛像壁畫精雕細琢,保存了大約有900年之久。當然,我對這裡的風景的興趣,還是比這些宗教神衹、典故沿革的興趣高,只能說我沒有慧根,緣分未到~
拍了好多風中飛揚的五色旗。五色旗又稱天馬旗,是藏傳佛教的法器之一。
白色:代表西方的仳盧遮那佛,代表息災消災解厄;
黃色:代表南方的寶生如來佛,希望增長財富壽命;
綠色:不空成就如來佛,祈求事業順利;
紅色:代表東方的阿彌佗佛,代表懷柔希望贏得敬愛;
藍色:意味回歸萬物本質。
根據密宗的解釋,將旗子放在高處,插愈多代表祈求意念愈強,
且五色旗隨風吹雨打,可以讓業障消失在五行當中。
@轉經綸
@阿奇喇嘛廟群之一。需攜帶手電筒入內,才能將廟壁上細微精緻的小工筆佛像畫作給看個仔細。
@田間小徑一隅
@蘋果樹下用午餐。
@青棵田中的小蟲
@離開阿奇,準備前往喇嘛育如。過河前遇上鋪路工程暫停了一會兒~過了中午天色開始轉陰暗,有種山雨欲來的感覺!
@公路上常見的築路工人。有的媽媽還會帶著強褓中的嬰兒工作,媽媽在修路,小孩兒就在山壁下的落石堆間睡覺。
@往Lamayuru的途中,經過了因落石而進行道路搶通的路段,暫停了大約一個小時,等待之際,大夥下車聊天聊天頗為愉快。有的歪國觀光客所幸下到河谷邊進行素描,也很愜意。
@拉達克的司機只要一下車就會立即聚在一起,感情很好~由左至右分別為2、5、1、7、3、6車的司機,在這裡車子編號沒有4。有一台A1車是領頭車。司機是前面有司機照的右2。
@快到市集前的一座危橋,新橋正在搭建,故只好先透過便橋來溝通聯絡,危橋真的很危,每次只容一台車通過,雖然最後都順利通過了,但經過其上時,那種稍稍晃動有像紙箱過重快要破底的感覺
@再停留一個市集。市集規模沒有想像中的大,也不知道逛啥。團友們有人去野放,有人買了好吃的蕃茄,還有人買了雞蛋和酸到牙齒都軟了的李子。
亂晃了一陣之後,又開始拍眾生相~恰巧看到路邊的這位藏族婆婆。歲月的痕跡乾縮成臉上的皺紋,不知道這些線條背後有多少的風霜和故事?
@眼神呆滯的小弟弟
@Moonland:月世界惡地地形。這一路走來大部分也都是寸草不生、崎嶇起伏的月世界地形,只是這處比較特別。中間的岩層顏色顯然與上下岩層不同。宛如夾心餅糕。遠處看,又像蛋糕邊流洩的黃色奶油。大自然的力量真是Magic~
@來自厄瓜多的騎士,讓大家都想起切。格瓦拉。
PS 阿奇四座喇嘛廟:
Sum-tsek is a triple-storied temple with a carved wooden fa蓷de consisting of pillars, carved brackets, and capitals. The walls of the halls are covered with mandalas in vibrant colors, standing figures of Bodhisattvas, Manjushri (the embodiment of wisdom), Avalokiteshvara, and Maitreya Buddha.
Lotsawa Lha-Khang and Manjushri Lha-Khang are two adjoining shrines that share a similar plan. The square shrine has four central columns that hold up the raised roof. Within the shrine of Manjushri are four large plaster images of the Bodhisattva. The murals of the temple follow the theme of the thousand Buddha while gods and goddesses dominate the wall space.
Lha-Khang Soma is a structure constructed later in comparison to other shrines of Alchi. Within the small square room is a chorten or votive stupa. Columns that support the roof have wonderful carved brackets with lion faces. Walls of the shrine are painted with the images of Vairochana, Buddha, Bodhisattvas, and guardian figures. The doorway is decorated and protected as usual with the image of Mahakala.
Vairachana Temple